一如年少时模样,喜欢听歌流泪的男孩变成胡子拉碴的男人,被工作和家庭压榨着最后的激情。喜欢以笑脸视人的女孩变成了浓妆艳抹的白领,用高傲的姿态来维护心中那可悲的一抹笑。
一如年少时模样,锋芒留给戈壁滩的风沙,梦想送给浩瀚的星空,留给自己的年少模样,在回忆里被不痛不痒的放弃在无情的世界中,放弃了的故事和浪漫,统统给了离去的年少轻狂。
当他乡成为落脚的故乡,当两餐成为诗情的墓场,当动荡成为孤独的伴郎,当担当成为现实的星光,年少模样早已消失,成为在雨中奔跑着的背影,年少情怀早已不再,成为在风里飞扬着的眼泪。
假期单曲循环了无数遍的《理想三旬》,这首歌是我在天桥上听到的,放歌的是一位中年的男人,松垮的着装,脸上有几根不太明显的胡渣,还有一双算是空洞无神的眼睛吧,还有,那首让我停下脚步的歌,直到一曲终,人散尽。
“时光匆匆独白,将颠沛磨成卡带,已枯卷的情怀,踏碎成年代,就老去吧,孤独别醒来,你渴望的离开,只是无处停摆……”
微醺的声音像一口浓纯的美酒,加之其悲凉的歌词,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却在初听这首歌时,心被那么用力的撞击了一下,我不知道这首歌的作词者和歌唱者是以何种心态来表达这首歌,我只觉得那应该是一种无力的苍白吧,无奈?亦或是对生活的百无聊赖?我不得而知。
回到家里,我凭着几句印象比较深刻的歌词,在酷狗上找到了《理想三旬》,这首歌算是民谣,歌曲下面的评论很多,有人说,民谣很穷,穷在它没有起伏太大的语调,没有华丽的词藻,唱的人很普通,听的人很平凡。有人说,民谣像是一股清流,在如今不胜其数的流行歌曲中有了它的一席之地,民谣不应该流行到人尽皆知,因为听民谣的人怕它会保持不住它原有的单纯。我莞尔一笑,也许是吧,我也听了很多的流行歌曲,可我现在却更愿意单曲循环这样一种平淡的曲调,不是歌本身所传递了什么情感,而是听歌的人与音乐或歌词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共鸣。
何谓“理想三旬”?我领悟不到,问了“度娘”,她给我的答案好似真的让我有点信服了。一旬败给年少轻狂的理想,二旬败给青涩无知的爱情,三旬败给沧桑无奈的现实。
《理想三旬》传达的是孤独吗?记得林语堂对孤独的解释归为一句话,外界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可是,孤独难道不是一种不依赖于外界的、坚强的成长吗?我曾经历过,独自一人带着清冷的空气,走过泥泞,穿过小巷,路上走着人来人往,下雨了没人撑伞就只能狼狈躲雨,走累了没人依靠,就找个墙根歇息,天气冷了,没人叮嘱,就要自己裹好大衣。于是我有点明白,所谓的孤独也是一种成长,别总等别人来疼你,边走边爱,反正人山人海。
年少轻狂的的理想
站在我的角度,我之所以被这首歌牵绊,大概是因为,我曾经傻傻的为了一个人,一些事,去努力,去拼搏,只为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可等蓦然回首的时候,却发现,那人那事早已不在,于是我被自己桎梏于各种消极的想法之中,我甚至开始自嘲,梦想也好,理想也罢,有时候真的有点荒唐可笑。走过的时光,期待的未来,如过眼云烟,一夕的擦肩而过,也许就注定了那是永久的错过。
青涩无知的的爱情
我将这首歌也推荐给了一位年纪略大于我的表哥,他的思绪与我不尽相同,他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已经有好几年,那样一个在我看来洒脱的大男孩在跟我分享他对歌曲的理解时却告诉我,如果一个人住,千万不要在下午时睡觉,因为一觉醒来,看着空荡荡的房间,会有一种被全世界遗弃的孤独。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但他说,那首歌写的很好,唱得也很好。
沧桑无奈的现实
最后,我将这首歌放给我大伯听,他已步入中老年的行列,听完歌曲,他只告诉我,他现在吃饭越来越清淡,对待人情世故越来越宽容,不乱发脾气也学会了忍让,也开始害怕听到任何与病痛有关的事情,最大的心愿变成了家人的安康,年轻的时候,他的的理想是花费三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而现在他的理想是用哪怕二十分钟的时间和家人吃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我有意把我理解的“理想三旬”已这样的方式展现出来,也许和作曲者和歌唱者所表达的并不一样,可我愿意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听这首歌。人生太多无奈,总以为是绝境,可后面却还有更多的无所适从。我并不是在传递一种消极的心态,我只是想表达,生活中的黑暗经常会有,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承受一些或许让他们几乎喘不过气的压力和无奈,可是,黑暗之后总有一缕光亮,能驱散那些萦绕在周遭的阴霾。
生活中不乏励志向上的故事和经历,我也不想在此刻给我的文章来一个大的反转而去讲一些青春昂扬的事迹。我曾记得,后来许多人问我,当我面对苦难,一个人夜晚走在路上的心情是怎样的?我说,我想起的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也许,这就是那一缕光亮。
生活中从不缺少故事,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可名状的悸动,不如端起盛满往事的酒杯,哂然一笑,一饮而尽,然后,眯着眼,过我们每个人不尽相同的“理想三旬”。
(2016级汉语言文学: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