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yl23455永利官网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者声音 | 提升应急语言服务能力 助力河南省应急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4-04-30文章来源:大河网 作者:中原工学院 陈新   浏览次数:

编者按: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能力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B630017)阶段性成果。

 

语言是助力社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应急语言服务作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语言减灾”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应急救援人员的多言多语能力”“建设专业化应急语言服务队伍”,应急语言服务首次写进“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按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及《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目标,河南省将以郑州为中心,建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其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地区语言更加多元、复杂,这些对河南省应急语言服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突发事件及灾害时期的语言响应机制、语言援助速度及效果,体现着社会治理能力和危机处置水平,甚至关系到“河南形象”建构。鉴于此,亟需提升河南省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具体可从以下4方面入手。

一、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

应急语言服务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重大灾害,在灾前、灾时、灾后等各个阶段快速提供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者参与语言救援活动,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语言治理视域下,国家、地区或机构、社会团体、个人等都属于应急语言服务提供者和语言治理行为体。因此,我们应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负责总体协同,对应急语言服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实现语言应急服务常态化与应急性的工作机制。为此,政府机构可设立应急语言服务管理岗位,或者设置多语言援助中心,指派专门负责人负责应急语言服务的协调沟通等工作。可以协同高校、相关社会团体负责应急语言服务志愿团队的招募、训练、日常管理工作,发挥应急机制下志愿者团队提供语言服务主力军的作用;或者以委托、招标等形式从语言服务企业或研究机构购买应急语言服务产品及语言技术。

二、规划“事前、事中、事后”阶段性的应急语言服务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及应对主要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因此可以按照这3个阶段来规划制定应急语言服务内容。

(一)事前预防与准备

应急语言服务的内容就是“应对突发性”,因此,做好预防与备灾工作至关重要。(1)设置并完善标准规范与实施细则。加强完善应急语言服务应急预案体系,强化相关部门联防机制,以便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语言服务。(2)做好平时应急防灾语言教育。普及浅显易懂的公益讲座或者利用多模态资源,推广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口袋书、宣传手册、短视频,提升公众应急语言相关基本素养和防灾抗灾科学意识;同时定期开展面向相关部门行政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的应急语言培训及讲座,使其具备基本的应急知识、双语能力、社会文化互动能力,提升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3)做好应急语言产品研发及资源建设。除了制作如《在豫日常生活多语种指南》、《多语言防灾应急手册》等传统应急语言产品外,还需研发应急语言服务APP、多语种在线翻译软件。(4)建设部门互联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应急语言技术保证,逐步实现数据共通、资源共享的智慧化语言应急治理,推动数字信息化赋能社会治理。

(二)事中处置与救援

政府应发挥应急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能力,确保语言应急工作迅速启动。(1)立即联合相关部门、高等院校、志愿者团队迅速提供多语种语言救援与翻译服务。(2)利用多语言资源和对外话语传播机制,及时发布权威通知并进行多语种信息发布,传播“河南声音”,助力信息公开、透明,掌握话语的主动权。(3)做好舆情监测,加强应急状态下的舆论引导及议题设置,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预防谣言扩散。

(三)事后语言抚慰与反馈

(1)发挥以方言为主体的语言力量,做好灾后心理援助及情绪疏通工作;针对在豫外籍人士,及时提供多语种语言抚慰及事后咨询服务工作,让他们感受河南的人文关怀与温度,彰显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进而构建良好的“中国形象”和“河南形象”。(2)做好事后信息整理与反馈工作,及时更新语言应急信息库,重视灾后经验总结,以便下次更好地开展语言应急服务工作。

三、开拓多元化的应急语言服务路径

灾害危急时刻,开拓多元化的应急语言服务路径,就是拓宽生命渠道,发挥语言减灾的最大功效。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1)完善传统化应急语言服务路径,确保电话咨询、窗口咨询、电视广播等传统性服务路径畅通。(2)开拓新媒体应急语言服务新路径,提升相关部门在政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布多语信息能力,助力信息公开透明。(3)提供智能化应急语言服务路径,借助应急语言服务APP、多语种在线翻译软件等技术手段来解决因受灾而无法正常提供传统应急语言服务所产生的“沟通障碍”等问题。

四、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与储备

提升地区应急语言服务能力策略中,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与储备是关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建设专业化应急语言服务队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做好培训基地及相关平台建设。省政府可联合省内高校建立河南省应急语言(多语种)服务培训基地,建设河南省应急语言人才数据库以及河南省应急语言多语种料库,充实和调整应急语言人才的储备。(2)完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可增设应急管理与语言服务相关的专业方向,在本、硕、博阶段培养“语言+应急管理”、“语言+医学翻译”等应用型、复合型应急语言服务专业人才。(3)建设高质量志愿型应急语言服务团队。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是人才储备的主力军,各级政府(省、市、地级)或相关主管部门可委托高校、社会团体募集应急语言尤其是应急外语服务志愿者团队,并按照“招募-培训-实训-评价”的培养模式使其具备基本的应急管理意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应急语言对外传播能力,成为政府及地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中的重要成员。

总之,应急语言服务具有减灾抗灾效应,是国家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提升河南省应急语言服务能力,不仅从语言层面助力河南省应急体系建设,更能在全球化治理中彰显国家及地方政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关怀,助力“河南形象”和“河南声音”的对外传播。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戛夏